(网经社讯)5月15日,阿里巴巴控股集团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。财报显示,2025年第一季度,云智能集团收入为人民币 301.27 亿元(41.52 亿美元),同比增长 18%。
据网经社云计算台(CC.100EC.CN)获悉,这一表现既反映了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持续复苏,也彰显了阿里云在AI时代的技术商业化能力。
核心数据解读:增速回升至行业领先水平
收入规模:301.27亿元的单季收入,创下阿里云历史同期新高。18%的同比增速不仅高于微软Azure同期16%的增速(2025Q1),也显著优于国内同业(腾讯云2024Q4增速约10%)。
收入结构:财报虽未披露细分构成,但分析师普遍认为增长主要来自:
AI相关服务:大模型训练算力租赁、通义千问API调用量激增
政企市场复苏:数字政务、央企上云项目加速交付
国际业务:中东、东南亚节点扩容带动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约25%
增长驱动力:从"资源型"向"技术型"转型
AI算力需求爆发
通义千问2.5版本已服务超9万家企业客户,带动GPU云服务器租赁收入翻倍增长
与Meta、OpenAI等国际巨头的合作(提供中国区合规算力服务)形成新增量
混合云战略见效
专有云解决方案在金融、电信行业市占率超40%
"飞天+CIPU"架构助力中国移动等客户完成核心系统云化改造
全球化突破
沙特合资公司SCCC完成利雅得数据中心二期建设
在印尼推出"本地数据驻留+全球算力调度"合规方案
行业对比:差异化优势显现
对比全球云厂商最新表现:
技术储备:阿里云全球专利申请量达1.2万件(主要分布在AIops、芯片设计)
价格策略:年内三次降价后,标准云产品价格较AWS低约15-20%
生态建设:云市场AI模型交易额季度环比增长300%
挑战与风险
地缘政治影响
美国对华AI芯片管制升级可能导致高端算力储备承压
中东业务面临微软Azure当地投资的直接竞争
盈利压力
基础设施扩建和价格战导致EBITDA利润率徘徊在10%左右
需平衡AI研发投入(年化超200亿元)与短期盈利
未来战略方向
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中透露三大重点:
AI工程化:推出"大模型即服务"(MaaS)全托管解决方案
行业深耕:组建六大垂直事业部(金融、汽车、医疗等)
全球互联:2025年内新增德国法兰克福、巴西圣保罗节点
市场反应与估值
财报发布后:
摩根士丹利上调目标价至120美元(原115美元),看好AI货币化能力
彭博共识预测2025全年云收入将突破1300亿元,增速维持在15-20%区间
这份成绩单标志着阿里云进入"高质量增长"新阶段。在AI重塑云计算格局的当下,其技术积淀与全球化布局已形成独特卡位,但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的利润增长。随着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突破45%(2024年数据),阿里云作为关键数字底座的价值释放才刚刚开始。
【小贴士】
网经社建有国内最系统泛电商上市公司数据库类,全面涵盖所有上市电商招股书下载、路演PPT、研报库、图解财报、快评解读、股价播报、财务分析报告、数据报告、核心数据库、专题等数据和内容产品,为投资人、电商人、媒体人、研究者提供IPO媒体解决方案、市值管理、品牌传播、数据报告等专业一条龙服务。